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9日电 (龙刚 谢宏程)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绵阳市与红原县携手并进,聚焦牦牛产业,通过精准帮扶推动当地畜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配资首选门户网站,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一支支绵阳帮扶队伍扎根雪域高原,倾力奉献,交出了一份对口援建工作的优秀答卷。
红原县作为阿坝州唯一的纯畜牧业县,借助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契机,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将牦牛产业打造成为牧民增收的“黄金产业”。这其中,绵阳市的持续帮扶起到了关键作用。自2012年至今,绵阳累计投入援建资金9476万元,实施了22个畜牧业帮扶项目,重点改善了暖棚、牧道等基础设施。尤其在“十四五”期间,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2023年至2025年计划投入4266万元(人民币:下同),专项用于支持省五星级牦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现代畜牧业升级。
红原县邛溪镇的牦牛现代农业园区。谢宏程 摄
在红原县邛溪镇的牦牛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化圈舍内牦牛成群。这个集智能化养殖、科研、加工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园区,年产值已突破21.86亿元。绵阳支持的暖棚项目有效解决了牦牛越冬掉膘难题,通过科学补饲和疫病防控,将过冬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深受牧民欢迎。
展开剩余48%帮扶不止于资金投入,更延伸至全产业链升级与品牌塑造。前端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以提升品质;中端引入加工企业、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增强附加值;后端利用绵阳市场优势,设立红原牦牛产品直营店,拓宽销售渠道。针对红原牦牛奶年产量近4万吨但市场转化率低的问题,在绵阳协助下,雪宝乳业在当地设立公司收购鲜奶,经冷链运至绵阳加工后通过电商销售,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销路。
科技创新为产业注入新动能。通过对接绵阳企业,红原县在壤口村实施了牦牛冬季保重保供科研项目,成功构建了越冬标准化养殖示范体系。项目牛群冬季单月最高增重达79斤,平均月增重27.7斤,经济价值提升超200%,为牧区经济增效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样板。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绵阳还助力红原探索牧旅融合新路径。通过设计“万人上红原”文旅线路,整合非遗马术、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完善游客“吃住游购”体验,推动雅克音乐季提质增效和马背经济发展,实现文旅IP增值。
生态保护与草畜平衡始终是发展的基石。通过实施草原保护修复、优质饲草基地建设等项目,红原草原植被盖度达到86.3%,天然草场鲜草产量提升至397.76公斤/亩,草畜平衡状况显著改善,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据悉配资首选门户网站,绵阳与红原的结对帮扶,不仅带来了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升级,更促进了两地人民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完)
发布于:北京市辉煌优配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